关于“生机健康”、“乐汁”的随想
志愿者海纳百川感恩乐汁两周年分享
有点哲学意味的开始:
“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儿来?”
“我们要到哪儿去?”
这是哲学的三大问题。
以现在我们所知,最简单的答案是:“我们是人”,“我们来自海洋”,“我们要走向生命的终点”。
是的,作为个体来讲,我们最终都要走向生命的终点。但我们要怎样维持着自己的生命走向终点呢?
让我们从进化论开始看一看。
从生命的源头开始,我们看到的是一棵树。源自海洋的一棵树。
经过亿万年的生长,生命,长成了枝繁叶茂的这棵树。而我们,人,因为拥有智慧,居然荣幸的成为了最顶端的树梢,因此,我们被称为“万物之灵长”。也因为智慧,我们知道生命拥有共同的起点,它的证明也正是我们智慧的发现——基因。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基因。
现代科学已经知道,基因记录并传承了所有生命的信息。在生命这棵树上,尽管源头是一个,但在成长的进程中,每一个分支却渐行渐远,其各自形成的基因链也就兀自繁杂。我们称之为“基因的多样性”。
这世界因基因的多样性和生命赖以生存阳光、空气、海洋、陆地,构成了大自然;也因大自然的眷顾,给了世界如此丰厚的物产,来维护生命的生长。在这生长的过程中,诞生了一个名词——“食物链”。而我们作为“灵长”竟然成为了“食物链”的顶端。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东方,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以自己的智慧感悟并创立了属于我们的中华文化,其核心或称精髓就是“天人合一”。于是我们当仁不让的就成了这世界的主宰,天下万物均为我所用。这样对于生命赖以存续的基本保障——“食物”,我们也就堂而皇之的坐上了“食物链”顶端的交椅。
但我们的祖先对“食物”是有所敬畏的,于是两千年前东汉的班固在《汉书.郦食其传》中就告诫我们:“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但这是怎样的以无数生命为代价得来的告诫!
这个告诫的内涵过于庞大,其中哪一项都足够我们花费终生去探求,还不一定能够获得完美的结果。那么我们尝试一下,就“民以食为天”来讲,从“吃什么”“怎样吃”来窥视这个告诫的“一斑”。
“吃什么”看基因
现代科学证明,在生命这棵树上,分支越远,其基因差异就越大。动物、植物、菌类、藻类等等等等,这些已经是常识性的科普知识。我们应该知道的是,物种的基因差异越大,相互干扰的可能性就越小。但是否基因差异越大,相互的补益性就越大呢?好像还没有定论。但至少其相互之间不利的影响我们还没怎么听说。
从基因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应该吃什么才能让自己健康地走下去呢?
我们食用的蔬菜、水果、粮食自身都有各种各样的病害,但你听说过植物的黑斑病有传到人身上的吗?
但是动物则不然,禽流感、口蹄疫都让我们闻之色变,这是否是与人与动物的基因相似度较高有关呢?
太多的未知让我们无所是从,这显然是给我们带来极大困扰的“转基因”问题的根源。在没有搞清楚这一切之前,“转基因”无疑是人类超乎自然的一次大冒险!
还是我们的先哲老子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道德经》中就讲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还是“自然”!既然人类通过几百万年在大自然中用生命筛选出了应“天”之“食”,那么人为的“转基因”食品不就是在“逆天”吗?
我们无意全面倡导“素食主义”,但我们也清楚地知道,任何科学的探索都是从经验开始,并且在不断的完善,在“吃什么”的问题上也一样。作为“杂食性动物”的人类,千万年人们以生命为代价得来的经验显然应该无条件遵守。既然我们已经恬为“万物之灵长”,居于“食物链”的顶端,就让我们取万物为己所用,勿弃、勿贪,顺天而为。“杂食”不是“乱食”,经历了繁杂的蔬菜、水果、五谷、“红肉”、“白肉”乃至“几条腿”之类的筛选和比例调和、排列组合,由经验而来的科学结论已经基本定性定量的给了“吃什么”的指导,我们还是从了吧。至于“转基因”,看看再说。
“怎样吃”才健康
人类在对动物类食物走过茹毛饮血的历程,而后认识了“熟食”,这是人类的进步。畅享美味,人类的聪明才智在这方面是无所不用其极的,于是众多的注意力投向了煎炒烹炸。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解决了温饱问题,享受似乎就是理所应当的了。然而问题也就来了——我们生病了。
“生老病死”,在“我们要走向生命的终点”的过程中,我们唯一有能力干预的就是“病”。“病从口入”。老祖宗,怎么什么都让你们说中了?的确,除了大自然的寒暑侵淫,我们的病就是吃出来的。“吃出来的病”这个问题又太过庞大,如果暂且搁置农药、化肥、地沟油等等外界因素的干扰,怎样吃才健康就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
春秋时期的“神医”扁鹊说过,“治未病”才是医家的最高境界。又是经过了千百年的经验积累,近年来“生机健康”的理念被提了出来,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以自己的体验和钻研来实践这一理念。这其中,一个由“馨臻”组创的“乐汁”群体尤其令人瞩目。
短短两年时间,这个完全公益性的群体在其创建者馨臻老师倾尽全力的推动下,发展的速度之快,受益者之多,受益效果之好,令世人惊异。医学专家馨臻老师以自己的智慧和钻研精神,试图解决的就是通过“怎样吃”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这是怎样的一个功德无量的事业!她带领这个群体向世人传递着这样的“怎样吃”的理念:
“喝汁”:蔬菜、水果通过榨汁浓缩萃取其最完整的营养成分,以人们最容易吸收的形式“汁”来滋养自己。
“杂喝”:以蔬菜为主、水果为辅,凡可生食的果蔬皆可入汁,获取最全面的营养。
“生食”:保持食材的有机营养不被高温破坏,真正使人获得最自然的“生机”。
以“汁”代“饭”,“汁”不是药,“喝汁”并非治病,但通过如上种种健全人体机能,提高自身免疫力,达到“治未病”的医家最高境界。
这就是他们给出的“怎样吃”的答案。而这个答案恰恰应合了东方哲学中唯一由史而传承至今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仁”,“无为而治”。
“医者仁心”,“仁者爱人”,追求健康既是最大之“仁”。
“治未病”看似“无为”,其结果却是最大之作为。
追求健康人生的道路漫长而无际,践行“生机健康”理念的“乐汁”群体的道路更是宽广无垠,他们用自己的实践体验为“生机健康”做着脚注,他们是用行动探索着生命进程的又一重“天”,而这无疑与祖辈以生命为代价的“食”的探索有着同样的伟大而崇高的价值。
在这里,所有的生命才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而所有的人们都应该向这些实践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