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心理笔记:人人都有病吗?

发布时间:2019/9/25 点击数:2242返回上一页
贾树华 天復心理 2015-11-17 
 

作为一名精神心理学职业工作者,临床心理治疗师,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被人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看看我有没有病?”“人人都有病吗?”......

其实,根据地球人的健康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来判断:人人都有病,人类只是争取健康的“病着”。

1946年WHO宪章有关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的状态,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

到了1989年,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最近看到有报告说“每十个中国人就有一个精神病”,还有报告说中国目前已有超过1.73亿人患有精神疾病,都有点儿过。不健康并不代表有精神病,以下是人类精神心理疾病的分布,我们可以看到比例及其出路与范畴。

WHO还对健康的定义做了十项诠释: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理、形态)。


 

说了这么多,其实在临床对健康可操作性的判别定义只有三条:

(1)无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身体健康并能活的甚是久长...)

(2)无主观不适的感觉(自觉无困苦)

(3)无社会(第三者)公认的不健康行为(健康的病着)

 

每个国家在判别其人民是否健康或免去其公民义务,主要有四条:

(1) 生理健康(每个国家都有10级伤残等级标准)

(2) 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意味着全残,百分之百,具有1票否决人生健康的前提)

(3) 社会适应健康(应该从小学习与万事万物包括自己合作)

(4) 道德健康(是爱的本质,上不封顶,下午底线)。



我更想说的是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智、愉悦的灵魂,一个比一个神圣,真正的健康是身心灵三方面的和谐发展。

可是我们国人对精神和灵魂的健康仍然是一片荒芜。而现代西方人提出健康“四商”:健商(身体健康)、智商、情商和灵商,即特别重视精神和心灵的修养,而中华民族历来都不缺乏心灵修行的圣人和大德。


那么,怎样的心理情态才算是健康的?WHO心理健康的七条标准:

(1)智力正常

(2)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

(3)具有较强的意志和品质

(4)人际关系和谐

(5)主动地适应并改善现实环境

(6)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7)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实际教学和临床治疗中,我更倾向于教导大学生和勉励自己,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 & Mittelman)等提出的心理健康十条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计;

(3)生活目标、理想切合实际;

(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能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但有人则说这太过于苛刻了,那你至少也要符合我国学者提出的五条心理健康标准:

(1)心智正常(凡人之智也必须有高远明确的取向/有识)

(2)情绪良好(有积极深刻的体验/有情)

(3)人际和谐(拥有长久稳定的友谊/有义)

(4)适应生存(锻炼自我强大的生存能力/有志)

(5)人格完整(有魅力和影响力/有德)

注:括号内纯属六安个人的解释,有所偏颇,不代表教科书上科学的观点。

 

总之,一个人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德要高

真正的爱心是照顾好自己的这颗心。别人说你有病没病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觉得自己有没有病?舒服不舒服?安心不安心......

祈祷每一位如母有情身心健康,心灵愉悦,倍加珍惜每一个暇满人生。

 

————————————

感恩关注和陪伴!

 


备案号:京ICP备17002051号-1
北京馨臻文化中心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